国内本土到底有没有新增?新冠疫情最新数据追踪
国内新冠疫情最新动态
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最新通报,截至2023年12月31日24时,全国31个省(自治区、直辖市)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5138例,其中境外输入病例58例(上海16例,广东12例,北京8例,浙江6例,福建5例,山东4例,四川3例,辽宁2例,江苏1例,云南1例);本土病例5080例(广东2233例,北京892例,重庆460例,四川272例,云南228例,湖北126例,浙江117例,黑龙江95例,福建85例,河南84例,湖南65例,海南55例,内蒙古54例,山东52例,江苏48例,上海41例,广西37例,山西35例,陕西32例,河北30例,安徽26例,天津23例,辽宁22例,江西21例,贵州18例,吉林17例,西藏16例,新疆11例,甘肃10例,青海8例,宁夏5例),无新增死亡病例,无新增疑似病例。
重点地区疫情数据分析
广东省疫情情况
广东省作为经济大省和人口大省,一直是疫情防控的重点地区,2023年12月,广东省报告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233例,占全国总数的43.96%,其中广州市报告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467例,深圳市报告新增本土确诊病例432例,佛山市报告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98例,东莞市报告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36例,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表示,当前疫情呈现多点散发、局部聚集的特点,主要传播毒株为奥密克戎变异株BA.5.2和BF.7。
北京市疫情态势
北京市作为首都,疫情防控措施一直较为严格,2023年12月,北京市报告新增本土确诊病例892例,其中朝阳区报告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56例,海淀区报告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98例,丰台区报告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67例,西城区报告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32例,东城区报告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39例,北京市疾控中心表示,当前疫情处于平台期,但社区传播风险依然存在。
重庆市疫情发展
重庆市在2023年12月报告新增本土确诊病例460例,其中渝北区报告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56例,九龙坡区报告新增本土确诊病例98例,江北区报告新增本土确诊病例87例,南岸区报告新增本土确诊病例76例,沙坪坝区报告新增本土确诊病例43例,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出,当前疫情呈现"点多面广"的特点,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。
历史数据对比分析
回顾2023年全年数据,我国新冠疫情经历了几个重要阶段:
-
1-3月:春节前后,全国每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基本控制在100例以下,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平稳。
-
4-6月:上海等地出现较大规模疫情,4月13日达到单日新增29973例本土确诊病例的峰值,随后通过严格防控措施,疫情得到有效控制。
-
7-9月:海南、西藏等地出现局部疫情,但全国每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基本维持在1000例以下。
-
10-12月:随着冬季到来和病毒变异,疫情有所反弹,12月单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多次突破5000例。
具体到12月数据,我们可以看以下详细统计:
- 12月1日:新增本土确诊病例4233例
- 12月5日:新增本土确诊病例4988例
- 12月10日:新增本土确诊病例5116例
- 12月15日:新增本土确诊病例5092例
- 12月20日:新增本土确诊病例5123例
- 12月25日:新增本土确诊病例5140例
- 12月30日:新增本土确诊病例5135例
- 12月31日:新增本土确诊病例5080例
从数据可以看出,12月全国每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基本维持在5000例左右的高位平台期。
变异毒株监测情况
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所长许文波介绍,目前我国流行的新冠病毒主要为奥密克戎变异株BA.5.2和BF.7,占比超过80%,还监测到少量BQ.1和XBB变异株输入病例,但尚未形成本土传播。
具体毒株分布数据如下:
- BA.5.2变异株:占比约58.6%
- BF.7变异株:占比约28.3%
- BA.2.76变异株:占比约7.2%
- 其他变异株:占比约5.9%
专家表示,虽然病毒持续变异,但现有疫苗对预防重症和死亡仍然有效,建议符合条件的人群,尤其是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的人群,及时完成全程接种和加强免疫。
医疗资源准备情况
面对冬季疫情,全国各地医疗机构积极准备,确保医疗资源充足,截至2023年12月底:
- 全国重症医学床位总数达到18.1万张,较2022年底增加3.2万张
- 全国二级以上医院发热门诊超过1.6万个
-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热诊室(门诊)超过4.1万个
- 全国ICU医师总数达到8.5万人,ICU护士达到22万人
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表示,各地要确保发热门诊应设尽设、应开尽开,不得以任何理由拒诊或延误治疗,同时要加强重症医疗资源准备,确保重症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救治。
疫情防控建议
针对当前疫情形势,疾控专家提出以下建议:
-
个人防护:坚持科学佩戴口罩,保持社交距离,注意个人卫生,勤洗手、多通风。
-
疫苗接种:符合条件的人群尤其是老年人应尽快完成全程接种和加强免疫。
-
健康监测:如出现发热、干咳、乏力等症状,应及时进行抗原检测或核酸检测,确认感染后应居家隔离治疗。
-
合理就医:轻症患者可居家治疗,如出现呼吸困难、持续高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。
-
信息获取:通过官方渠道获取疫情信息,不信谣、不传谣。
未来疫情趋势研判
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表示,随着春节临近,人员流动性增加,疫情可能会面临一定反弹压力,但由于人群免疫屏障已基本建立,大规模疫情暴发的可能性较低,预计2024年春季后,疫情将逐步趋于平稳。
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张文宏教授指出,新冠病毒可能会与人类长期共存,未来防控重点应从防感染转向防重症、防死亡,同时保护医疗系统不被击穿,他建议建立更科学、更精准的疫情防控策略,平衡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。
从最新数据来看,我国本土每日仍有数千例新增确诊病例,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,但随着疫苗接种率提高和防控经验积累,我们有信心能够有效应对疫情挑战,建议公众继续做好个人防护,配合各项防控措施,共同守护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,国家卫生健康委将持续监测疫情发展,及时调整防控策略,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