风鸣项目网

新冠疫情冲击全球化,新冠疫情冲击全球化的原因

数据揭示的深刻影响

新冠疫情自2019年底爆发以来,已对全球化的多个层面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,本文将基于最新数据,分析疫情对全球贸易、供应链、人口流动和经济一体化的具体影响,并通过具体国家案例展示这些变化的量化表现。

新冠疫情冲击全球化,新冠疫情冲击全球化的原因-图1

全球疫情数据概览

根据世界卫生组织(WHO)截至2023年1月的统计数据,全球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过6.6亿例,死亡病例超过670万例,仅2022年12月单月,全球新增确诊病例就达到约2000万例,死亡病例约10万例。

以美国为例,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(CDC)数据,2022年12月美国新增确诊病例超过500万例,日均新增约16万例,住院患者峰值达到每日4.5万人,同期,欧盟疾控中心报告欧盟/欧洲经济区国家单月新增约350万例,其中德国占比最高,12月新增约120万例。

国际贸易遭受重创

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(UNCTAD)数据显示,2020年全球商品贸易额同比下降7.6%,服务贸易下降20%,尽管2021年出现反弹(商品贸易增长22.4%,服务贸易增长13.6%),但2022年增速再次放缓至约3%左右。

具体到中美贸易,中国海关总署统计显示,2022年1-11月中美贸易总额为4.62万亿元人民币(约合6900亿美元),同比仅增长2.4%,远低于疫情前2019年同期10.5%的增速,其中中国对美国出口3.55万亿元,增长5.8%;自美国进口1.07万亿元,下降7.4%。

全球供应链中断数据

根据标普全球(S&P Global)采购经理人指数(PMI),全球制造业供应链交付时间在2021年10月达到峰值延迟,平均交货时间延长至87天,较疫情前水平增加约30天,尽管2022年有所改善,但截至2022年12月仍比2019年平均水平长约15天。

以半导体行业为例,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(SIA)报告显示,2021年全球芯片交货周期从疫情前的平均8-12周延长至20-52周,尽管2022年下半年开始缓解,但汽车用MCU芯片的交货期仍长达40周左右。

国际旅行断崖式下跌

国际航空运输协会(IATA)数据显示,2020年全球航空客运量暴跌65.9%,仅18亿人次,相当于2003年水平,2021年略有恢复至23亿人次,但仍比2019年减少58.4%,2022年预计恢复至34亿人次,约为2019年的68.5%。

具体到中国,民航局统计显示,2022年中国国际航线旅客运输量仅383.5万人次,不到2019年(7425.1万人次)的5.2%,中美航线方面,2022年1-10月中美间直飞航班仅约400班次,而2019年同期超过1.5万班次。

全球直接投资(FDI)波动

联合国贸发会议《2022年世界投资报告》显示,全球FDI流量从2019年的1.5万亿美元降至2020年的9290亿美元,跌幅达38%,2021年反弹至1.58万亿美元,但2022年又下降12%至约1.39万亿美元。

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,2022年1-11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1560.9亿元人民币,同比增长9.9%,但增速较2021年同期(15.9%)明显放缓,来自美国的直接投资同比下降31.4%,欧盟国家投资下降14.3%。

特定行业数据深度分析

汽车制造业

根据国际汽车制造商协会(OICA)统计,2020年全球汽车产量同比下降15.8%至7762万辆,创2010年以来新低,2021年小幅回升至8015万辆,但2022年预计再次下降约4%,中国2022年1-11月汽车出口278万辆,同比增长55%,反映出供应链调整趋势。

电子产品

Counterpoint Research报告显示,2022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预计为12.4亿部,同比下降9%,将是2013年以来最低水平,其中中国市场前三季度出货量仅1.96亿部,同比下降16%,而印度市场同期增长8%至1.49亿部,显示制造业转移迹象。

能源行业

国际能源署(IEA)数据显示,2020年全球能源投资下降10%至1.5万亿美元,其中石油和天然气投资下降30%,尽管2021-2022年有所恢复,但可再生能源投资占比从2019年的35%升至2022年的42%,显示能源供应链重构。

劳动力市场跨国流动数据

国际劳工组织(ILO)估计,2020年全球移民工人数量减少约2700万,跨境劳务派遣下降40%以上,以海湾合作委员会国家为例,2021年外籍劳工数量比2019年减少约10%,其中沙特阿拉伯减少约150万人。

美国国土安全部统计显示,2022财年H-1B工作签证批准量约44万份,虽高于2021年的39万份,但仍低于2019年的48.5万份,同期,EB-5投资移民申请量从2019年的约1.2万份降至2022年的约6000份。

全球金融市场联动性变化

国际清算银行(BIS)分析显示,2020年3月全球股市相关性达到0.85的历史峰值(1为完全相关),远高于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的0.7,尽管2021-2022年有所回落,但仍维持在0.6-0.7的高位,显示市场同步性增强。

外汇市场方面,国际货币基金组织(IMF)数据表明,2022年全球外汇储备中美元占比降至58.8%,为1995年以来最低,而人民币占比升至2.88%,欧元占比稳定在20%左右,反映出去美元化趋势。

数据揭示的全球化新态势

综合各项数据可见,新冠疫情对全球化的冲击体现在多个维度:贸易增速放缓、供应链区域化重组、人员流动受限、投资流向改变,尽管部分指标在2021-2022年出现反弹,但多数尚未恢复至疫情前水平,且结构性变化明显,这些数据变化预示着全球化正在经历深刻调整,可能进入一个更加区域化、多元化的新阶段。

值得注意的是,不同地区和行业的恢复速度差异显著,亚洲制造业中心地位有所强化,而服务贸易和旅游业复苏相对滞后,数字化和绿色转型成为后疫情时代全球化的新驱动力,未来全球化进程将如何演变,仍需持续跟踪这些关键数据指标。

分享:
扫描分享到社交APP
上一篇
下一篇